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党建撷英 >> 理论学习 >> 正文

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

2023年06月28日 欧帝体育: 来源: 作者: 转载自求是网

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

《求是》杂志评论员

  “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如何开展好主题教育这样要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要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首先是要情况明。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摸清情况,要做调查研究。”1930年5月,红军攻克寻乌县城后,毛泽东同志接连开了10多天座谈会,与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深入谈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5章、39节的《寻乌调查》,为我们党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了坚实依据。他指出:“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邓小平同志同样重视调查研究,对有争议的问题,总是坚持亲身到实践中去调查了解清楚情况,然后再下结论、作决断。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遇到争议,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来到深圳,深入商业区、工厂、蛇口工业区、渔民村等了解情况。经过深入调研,他挥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早在福建工作时,他就提出“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理念,后来又提出“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工作要求。在回顾自己的浙江工作经历时,他说:“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调查研究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总书记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到江苏调研,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在一次次调查研究中,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真正搞清楚客观事物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和变动情况,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好总书记要求,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增进同群众感情的过程,成为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而是为了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每次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带着问题去。2020年,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回京后不久,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总书记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同时,调查研究还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改进调研方式。调查研究是为了听真话、察真情,了解真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为全党作出了表率。1988年,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建宁德工作,就下基层调研,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下辖的9个县市全部考察了一遍,在炎炎夏日中翻山越岭,“而且从不提什么特殊条件,始终和大家同等待遇”,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共话家常,很短时间内就熟悉了情况。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工作人员了解物流等情况;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调研时,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走进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听取老街坊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2018年2月,来到大凉山深处的土坯房,同大伙儿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开展调查研究,就要改进调研方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敢于“钻矛盾窝”了解实情,不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真正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善于换位思考。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不仅是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过程,更是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短短3年内,就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所有大队,广泛接触乡村干部和从事不同职业的普通群众。当时一起工作的同志回忆:“他的调研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接触的人特别广,听到的声音也特别全面;二是调查研究的方法多,比如外出参观学习、走大街小巷、走村串户等多种形式;三是认真听取不同意见。他总是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考虑问题和认识问题。”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深邃思考,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事实证明,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找到改革发展的“金钥匙”。要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多献务实之策、多谋长远之计,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全党要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